在還未失去寫作動力之際,決定提筆寫一篇文章。
這回,是想討論「排版」。排版,是把圖像或文字有系統而有規劃地置於一幅空白的頁面上。一般而言,為增加閱讀感,頁面大小、行距、字距、文字和標點都有特定比例:例如中文字,總比英文字款的字體大細(point)小一級,文字與文字行距之間又應有三級(3-pt-difference)的差別等。一張符合排版標準的書頁或頁面,總容易吸引閱讀者目光,但受制於排版的標準規範,經排版的頁面,稍與「黃金」標準有異,準會令讀者眼花瞭亂或造成不適。
所以,理想的排版總要依賴規範,不統一的頁面,會使人無所適從。改變標準和規範,除了要有莫大勇氣,還要有與別不同的視野。羅,作為一個業餘排版員,沒有與別不同的視野,只能安份守己,盡量將文字變成一幅易讀拼圖。排版時,往往只會看整體全貌,一粒細小的文字與符號只是一塊積木,責任就是將積木湊合,過程中甚至可以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麼,因為羅只是在砌積木,積木本身不是語言,個別來看沒有特別的意思,只要砌出來是一間屋就成了。
然而有趣的是,文字永遠不止於一塊積木,因為它總要踰出規範。一篇好文章,除了行文清晰易明,內容躍然紙上,它本能地提供文字以外的想像空間,能夠為讀者產生聯想,遠比頁面所提供的內容更闊更廣。當羅在排書時遇上一些抽象內容,若要把它們排放在規規矩矩的格線上,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,這就像一個穿上制服的人,明明是不同名字與性格的個體,卻硬要被分類為「制服人員」,消融於偌大群體之中。
在寫作與排版間,羅意識到一點點道理:創作註定是要通過規範,來成就天馬行空;生活則要從有限的事情,去了解無限的可能。總之,沒有規則就不成遊戲。我們每個都是生活玩家。